欢迎您登录上海国资经营官方网站!

建司25周年,“我与国资公司的故事”丨听60后说

日期:2024-11-20

[编者按]:本期采访嘉宾为“60后”的“国资人”代表陆立勇(2001年进入公司)和陆东军(1999年进入公司)。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在公司成立早期入司工作,二十多年来亲身见证了国资公司的成长与蜕变,让我们一同聆听陆立勇和陆东军同志为我们讲述国资公司的难忘时光。

陆立勇:要以我们的专业能力,服务国资国企改革大局

我最早是在《上海证券报》读到了公司的招聘信息,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想象不到,当时的应聘是通过平信方式,我郑重地贴上邮票寄出了简历,开启了此后20多年在公司的职业经历。

当时正值世纪之交,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所以国资公司在成立时就蕴含了服务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使命,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对国有企业准予核销的不实资产进行处置,为此成立了处置公司开展具体工作。

我应聘的工作岗位就是处置公司的国资管理岗,上班地点位于外滩27号,就是电视剧《繁花》中汪小姐办公的外贸大楼,也是如今罗斯福公馆的所在地。虽然工作环境是老上海都羡慕的“上只角”,但是工作内容却很艰难、充满挑战。移交给处置公司的不实资产应收账款,都是经过企业多次催讨无果、反复筛选并报经审计和市国资委批准后予以核销的,在其中挖掘处置线索和资产价值,无异于在“垃圾”里淘金。

但大家从未放弃努力,如同侦探一般逐笔梳理分析资产情况,挖掘每笔应收账款的成因和债务单位的现状,一旦发现突破口,立刻开展深入调查,不厌其烦、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

记得有一次,验收核查的不实资产涉及某个食品集团下属的冷库食品。当时正是寒冬腊月,但大家第一时间进入冷库进行现场验收核查,发现其中存储了大批冰蛋。由于运输途中鸡蛋破损,为了保存将鸡蛋冷冻,形成了冰蛋,这些冰蛋已经无法食用,冷冻保存后也无人问津。同志们接收资产以后跳出原有思路,虽然不具备食用价值,但是也许对于一些特定行业可能仍有价值。于是马不停蹄地联系饲养企业、化肥企业进行咨询,最终成功处置了这批冰蛋,实实在在挽回了损失。

就是这样点点滴滴聚沙成塔,处置公司在2000-2011年间,共接收并处置80批次、总额近300亿元的不实资产,实现处置收益2.56亿元,可以说是很好地完成了市政府交予的任务。

陆东军:很荣幸参与了公司第一个职场的选址和现有职场的建设

我是在组建国资经营公司时加入公司的。当时,市国资委决定从另一家国企上海外滩房屋置换公司选调了15人参与组建国资经营公司,可能是我学习的专业比较对口,于是也入选了,从此一干就是20多年。

加入国资公司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参与到公司办公地点的选址和装修。最先,我们去看了中山东一路18号,也就是现在米其林餐厅云集的“外滩十八号”,但考虑到体量对公司初创时期来说有点太大,于是在周边进一步寻找,最后选定了更为合适的外滩27号,并且用短短一个月就完成了室内装修工程。

相比当时一些老国企,我的切身感受就是国资公司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模式更为市场化,员工队伍、学历素质也都非常高,鞭策着自己要边干边学、不断提升。早期,我参加了一些城市建设相关的投融资项目,比如静安区创展大厦股权融资项目、宝山区顾村镇土地一级开发项目,通过市场化运作获得投资收益,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014年,我迎来了“国资人”自己的项目—国资经营大厦建设工程正式动工。大厦所在的南丹路1号,前身是上海环境检测中心,由八个建筑单体构成。建设过程的最大难点,在于五、六号楼也就是现在的食堂和物业用房,在拆除工程中发现承重结构状况堪忧,墙体开裂,楼板漏水,基础承载力严重不足。

我们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拆除新建、但是重新规划、报批及工期的时间成本都将巨增,建设成本预计也要增加1500万元。还有一种是全面加固、但技术难度比预期大很多,需要加强设计力量。在领导带领下,大家很快形成共识,必须攻坚克难走好第二条路,确保按时完成建设计划。衡高团队与上海建工设计院紧密合作,探讨加固方案、寻找成功案例,最终通过重新布置承重柱网、重构梁柱关系、采用碳纤维增强新技术等多种措施,形成了全面加固改造方案,并获审核通过,大家都松了口气。

经过5年左右的建设,2018年国资经营大厦正式竣工,工程还获评了上海市“文明工地”,“国资人”从此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家园。

寄语新一代“国资人”:有恒心、有作为

我们都在公司的多个岗位工作过,经历了公司多个发展阶段,也看着身边一些年轻同志慢慢成长起来,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不管在哪个部门、哪个岗位,牢记服务大局,融入团队、找准定位,就能有所作为。当前上海正在加快建设“五个中心”、集团也在进一步增强金融控股和市值管理核心功能,在新的历史坐标下,相信大家能够将国资精神代代传承、发扬光大,以大局为己任,不断把公司经营发展推向新的高度。